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779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影片中“老司机”赵天涯载着叛逆Rapper徒弟横跨5000公里的旅程,每一帧都美得像草原风光纪录片——蜿蜒的莫尔格勒河、翻滚的云絮下吃草的羊群、暮色中炊烟袅袅的蒙古包......这些让观众惊呼“每一帧都想截图”的名场面,都取景自呼伦贝尔。
北京5月5日电 (记者 徐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北京文旅市场全面升温,北京接待游客总量1790.8万人次,同比增长5.6%;实现旅游总花费209.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9%。
“这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黄瑜分析,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下,部分城市的房价和房租出现明显调整,考虑到房屋持有成本,业主对物业费的敏感度显著提升,因此通过联名议价、组建业委会等方式,与物业企业协商,推动物业费降价。
作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多种先进技术的融合体,人形机器人被认为将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个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产品。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苏州一家智能科技公司深耕移动机器人多年,今年的市场变化最为明显,各类希望提升生产线智能水平的制造企业登门拜访。这家公司过去全年的订单600多份,今年一季度就签了278份,“新客户爆发式增长,接待的会议室不够用了。”
第83集团军某旅 王程成:作为新时代青年官兵,我们一定会接续奋斗,苦练打赢本领,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强军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70多年来,人民共和国发生沧桑巨变。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不变的,是一代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姿态、报国情怀。
活动分四部分进行:序曲:谷雨(4月20日)——风调雨顺;起章: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家园美;承章:世界读书日(4月23日)——读书风;合章:中国航天日(4月24日)——天地和。活动在男女合唱《飞云之下》悠扬歌声中圆满举行。
四是构建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聚焦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共性问题,推动行业场景和数据开放,打造“AI+千行百业”的协同创新生态。一方面,围绕能源化工、高端制造、材料、生物等重点领域建设行业大模型应用创新工程中心,有序组织科技领军企业、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等优势力量,面向垂直细分领域应用需求,推动大模型技术与行业知识、工艺等紧密结合,以强大的工程化能力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强化需求侧管理,鼓励在PC端、手机端推广AI应用,提高国产GPU、CPU(中央处理器)和软件的市场占有率,有效扩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支持其通过技术红利、数据资产积累重构商业模式,在垂直场景中挖掘深度价值,实现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5月6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行政生效裁判监督为主题发布第五十八批指导性案例,指导、引领各级检察机关进一步提高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办理质效,一体推进有力监督和有效监督。最高检行政检察厅负责人就本批指导性案例的背景、特点、指导意义以及下一步着力方向等回应记者关切。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欧盟认为中亚是向亚欧大陆拓展影响力的跳板。乌克兰危机和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周边环境恶化,欧盟加大了对中亚的外交投入。中亚国家也希望通过多元平衡外交,与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等多国同时提升关系,维护自身利益。
随着新一季东南亚水果进入成熟期,榴莲、山竹、椰子等热带水果逐渐迎来一年一度的进口销售旺季,被誉为“水果皇后”的榴莲更是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南沙海关南沙港三期冷链监管科副科长杨发嘉介绍:“5月1日起,装载进口榴莲的国际班轮密集到港,目前已有9艘榴莲快船,共约200柜、2500多吨进口榴莲运抵广州南沙口岸。”
2023年4月初,欧盟与中亚举行了首次首脑峰会,宣布将双边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启动总额120亿欧元的“全球门户投资计划”,支持中亚在新能源、原材料及基建方面的合作。事实上,过去十年间,欧盟一直是中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2023年,欧盟继续保持中亚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仅次于中国。中亚从欧盟进口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和化学制品等工业制成品,而对欧盟出口则集中在原油、天然气、金属和棉纤维等初级产品,形成了互补的贸易结构。